口语交际教案

时间:2025-04-15 00:02:44
口语交际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口语交际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口语交际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会观察生活和搜集资料;能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

过程与方法:善于与别人交流,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A尽量组织语言,大胆地与同学交流了解到的传统文化;

B培养专心倾听,适当补充,积极提问的好习惯;

难点:

辅以文字资料或图片等展示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并实事求是地评价各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

教学准备:

(师)从本地实际出发,收集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图片或实物。

(生)在实践活动中与伙伴一起了解中华传统文化,收集相关资料并归类整理,准备向大家展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老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观赏了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它就在我们身边,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板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交流

1、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传统文化吗?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陶瓷、剪纸、戏曲、古诗词、传统节日、中国古代神话……

2、同学们说得很好,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今天我们就来交流一下我们所了解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3、小组交流

小黑板出示交流提示:

(1)小组成员都要用普通话大胆地讲,也要认真倾听,还要及时提出你的见解;(2)小组推选一位“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发言;

(3)“发言人”在汇报发言中,可以展示你们收集的图片、资料……

4、全班交流

在我们的“发言人”发言时,其余的同学要认真倾听,你们有两重身份:首先你们是“小记者”,有疑问时可以举手提问;你们也是“小评委”,对“发言人”的汇报作出恰当的评价。

5、师生共同评议,给予鼓励

三、小结

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光辉灿烂,让我们学习它、继承它,将它发扬光大吧!

板书设计:

民间工艺:陶瓷、剪纸、戏曲、……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古诗、对联……

光辉灿烂

传统节日:春节、端午、清明、中秋、除夕……

口语交际教案2

学习目标

1。能围绕“浓浓的乡情”这个主题讲清楚自己的活动安排。

2。能与同学进行商讨,培养自主合作的参与意识。

3。通过活动,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能就口语交际的内容,大胆发挥想象,写出家乡的变化,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收集与“浓浓的乡情”相关的诗词、歌曲、故事等。

了解班级同学的特长,以便策划活动。

通过书籍、电视、网络等媒介,了解怎样策划才能搞好一次活动,可以事先参阅一些好的经验。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黧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有着深厚的感情。大诗人李白用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而这诗句也成了表达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今天也让我们来畅谈一下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畅所欲言。抒发情感

1。同学们,请你们来说说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吧。

2。现然大家都这么热爱家乡,那么我们就以“浓浓的乡情”为主题来策划一次活动。既然是活动,形式就要丰富多彩,要通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节目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小组交流讨论

明确小组讨论的内容:表演哪些节目;由哪些同学表演;怎样表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

重点讨论怎样演才能使节目更精彩,根据讨论情况列出节目表。老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指导。

小结过渡:刚才老师参与了部分小组的讨论,看得出来同学们事先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讨论的过程中非常热烈,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能考虑到。每个小组都希望通过策划这次活动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那现在就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们小组策划的活动方案吧。

展示活动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活动方案。

其他同学可以质疑,也可以和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

师生共同评议。综合大家的意见,全班制定一个活动方案。

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通过策划“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不仅锻炼了我们的组织策划能力,而且还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相信“浓浓的乡情”这个活动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三课时习作

谈话导课,激发兴趣

在策划“浓浓的乡情”活动中,同学们尽情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是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二十年以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样子?

大胆想象

想象家乡发生的巨大变化。

想象儿时的小伙伴会是怎样的。

想象久别重逢的亲人会有怎样的感慨。

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学生默读提示,明确习作要求及内容。

小组互说。打开思路

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试写初稿。自行修改

回忆这组课文中作者运用的表达感情的方法,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书写工整,语句通顺。

小组评议,互改

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根据同学的建议再次进行修改。

佳作赏评

每个小组推选好的作品进行全班赏评,可以是全文,可以是片断。

赏评。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口语交际·习作二

口语交际教案3

学习目标

1、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编排课本剧,学习运用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情展现人物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2、学习缩写,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做到意思准确、完整,语句连贯通顺;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拓宽了解与《将相和》《草船借箭》《猴王出世》《景阳冈》等故事相关的内容。

2、准备人物形象的服饰、道具。

3、多媒体课件《三国演义》《猴王出 ……此处隐藏13398个字……晓,可出示原图,再让学生完整地讲述故事。

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是“按顺序讲清图意。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教学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先引导学生看图,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借助漫画,清楚完整地讲述故事,通过猜测爸爸去了哪里,推荐最有趣、最合理的故事结局;二是通过合作表演,在故事情境中练习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

教学目标

1、能读懂多幅图组成的漫画故事,能想象故事的结尾,按顺序把故事讲清楚、讲完整。(重点)

2、能认真听,知道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3、积极参与表演,能在故事情境中交际,做到吐字清晰、语句连贯。(重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父与子》漫画系列;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相关资料、图片。

学生准备:事先观察、预习漫画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父与子》,欣赏漫画。简介这本漫画书,初步了解作者。

2、导入:德国著名漫画家埃·奥·卜劳恩的连环漫画《父与子》誉满天下,风靡半个多世纪。今天,这对父子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这次他们又给我们带来了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

通过原著介绍及漫画欣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了课后阅读原著的愿望。

二、欣赏漫画,想象画面

1、自由观察图画,先了解每幅图的内容,再把这些图画的内容连起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2、小组合作,按顺序一幅一幅交流。要求:

(1)按顺序用完整的话讲清楚每幅图的意思。

指导学生要细致观察每一幅图,看清图上人物的动作,还原生活,想象人物之间的对话,再有顺序地讲述故事。

(2)对最后一幅图要想象得合理,与前面的图之间要有联系。

(3)小组成员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生1:第一幅图主要讲了晚餐时间到了,妈妈做好了饭菜,准备开饭了。爸爸坐在桌旁,但儿子却不知道去哪里了。

生2:第二幅图讲的是爸爸去喊儿子吃饭,发现儿子正趴在房间的地板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

生3:第三幅图讲的是爸爸喊儿子去吃饭,儿子放下书走了。爸爸非常想知道儿子看的是什么书。

生4:第四幅图讲妈妈和儿子在饭桌旁等了很久,却不见爸爸回来,他们非常纳闷儿:爸爸在干什么?

生5:第五幅图讲妈妈让儿子去喊爸爸回来吃饭。

师:第六幅图是空白的,认真想想,事情会怎样发展呢?儿子去找爸爸,发现爸爸在干什么?儿子又是怎样做的呢?

生1:我觉得爸爸一定是被那本书吸引住了,也在看书呢!

生2:我认为,爸爸被书吸引住了,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儿子看着爸爸,也忍不住了,干脆一起趴在地板上看起书来,他们都忘了吃饭。

设计意图

分组进行讨论,能让学生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进行观察、说话,有助于学生互相倾听、互相指正、互相补充,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表达的习惯,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补充想象,形成故事

师:我们刚才分别了解了每幅图讲的是什么,现在我们要把这几幅图连成一个故事,你认为怎样才能讲好呢?

生1:把这六幅图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一个故事了。

生2:不能简单地把几幅图内容相加,这样故事不好听。

师:那么,要把故事讲生动、讲具体,除了把这几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还要补充些什么呢?

生:要补充人物的想法、动作、语言、表情等,这就能够丰富画面内容了。比如,第二幅图中儿子趴在地上看书的样子要讲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爸爸也产生好奇的心理,想去看那本书。

师:你来试一试?

生:“儿子!吃饭啦!”爸爸一边喊,一边来到儿子的房间,看到儿子正趴在地上津津有味地看书呢!儿子看得那么入神,连爸爸的喊声都没听到。

师:你们听,加上动作描写的故事一下子就精彩了许多,也让我们好奇起来,儿子究竟看的是一本什么书呢?按照这样的方法,大家再来想象画面,把这些内容加进去,看谁讲得精彩、吸引人。

设计意图

看图说话不仅要看懂图意,能够有条理地讲述,还要有合理的想象。这样,可以使说出来的故事充满灵气。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指导学生了解并掌握补充想象的内容,为学生能讲好有趣的故事打好基础,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想象能力。

四、小组比赛,讲述故事

1、学生自由练说故事。

2、在小组内进行讲故事比赛,比一比哪名同学讲的故事最生动。

3、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讲故事比赛,评出讲故事小能手。

练习要充分,教师点评要及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有序表达的能力。

设计意图

通过比一比、赛一赛的形式,可以很好地激发低年级学生练习说话的积极性。

五、总结回顾,形成能力

师:这节课,我们看了有趣的漫画,讲了有趣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想和大家分享吗?

生1:我明白了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图画,才能弄懂图画的意思。

生2:把几幅图连起来讲的时候,要按照顺序,这样故事才有条理。

生3:我明白了不能只讲图上画的内容,还要推测图画里的人物会说什么、做什么、想什么,这样故事才会更生动。

生4:我感受到这个漫画里的一家人非常快乐,他们的感情很深。

设计意图

在课堂上,通过总结回顾,进一步让学生巩固看图讲故事的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情操。

六、拓展阅读

这个故事选自《父与子》,这本书幽默有趣,故事平常却快乐,温馨而奇妙,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这本书,享受阅读的快乐吧!

设计意图

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读整本书的习惯。

教学反思

本次口语交际是看图讲故事,既要让学生掌握看图的方法,又要让学生形成讲述小故事的能力,激发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的兴趣,教师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看图,培养观察力。

看图说话,顾名思义就是要用眼睛看,“看”是基础。只有认真、仔细地观察才能形成深刻的理解,才会在大脑里形成清晰的印象。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图要有顺序,对画面所表达的主要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从人物的表情、动作中,知道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让学生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图或多幅图变成一个完整的、连贯的故事,使人物形象更加逼真,故事情节更加动人。

2、合理想象,培养想象力。

看图说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画面,学会想象、推测,由一幅图联想到前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后的几个动作,想象人物会说什么,会想什么,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内容丰富起来。

《口语交际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