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1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木禾米竹4个生字,能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会写木禾米3个生字。结合插图和生活实际了解生字的意思。
2、在按笔画记字的基础上,利用“木禾米”3个字是形近字的特点,采用在“木”子上加笔画的方法学习“禾米”, 渗透识字方法。
3、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好木禾米三个字,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会按笔画记字形,写好基本字木。
2、理解生字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把生字写规范、美观。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拼音:本课音节:zh z、m h mù hé mǐ zhú
2、请说出笔画名称:一 丨丶捺、(丿…)(这四个有个共同的名字叫撇。再仔细看什么撇?
二、图片引入,激发识字兴趣。
(1)我们运用看图识字的方法学习了象形字日月水火,今天老师又带来4幅美丽的图片,想不想看看。
(出示图片)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老师这里有几个象形字,仔细看,这几个象形字跟哪幅图比较象?大概念什么?(这几个象形字和图是一一对应的,其他同学仔细看,看他们贴的对不对,你同意这样贴吗?不对,请你改正。)
慢慢的,这几个象形字形状不断变化,变成现在的汉字,它们分别对着哪个象形字?
生字以这种方式和我们见面了,我们一起叫出它们的名字吧。(板书课题)练习拼读,男读、女读、去拼音读、跳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木禾米(竹拿掉)
三、教学新知:
一)学习木字
1、读音。拼读
2、找朋友。你们认识什么树木呀?[(树木、杨木、桃木…)用木头能做成什么呢?]
说句子。你能用带有木字的词说一句话吗?
(句式:________有树木。)
树木是我们人类的朋友,要爱护它。
3、怎样记住木字呢?(多种识字方法)(1)图记;(2)数笔画;(3)熟字加笔画。
老师给你点时间,用你最喜欢的记字方法来记木字
检查:你是怎样记住木字的?
4、小结:我们先读的拼音,接着组词,说句子,再用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记住木字。
二)亲近稻田,认识禾、米
不远处,有一片稻田,稻田里有刚刚插下的(禾苗)
1、图1一棵、图2 (二棵)、一排、一排排、(一片、一片片)(绿油油)一( )禾苗
( )的禾苗
2、是啊,耕种这些禾苗的农民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们还记那首描写农民在田间给禾苗锄草施肥的古诗吗?里面就出现了禾字 ____《锄禾》背一背。老师起头:背了这首古诗,你们此时最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农民伯伯不容易。
生:我们不能浪费粮食。
我们读了音,了解的意思,怎样学习禾字呢?(音、组词、记形)
3、过渡:禾苗慢慢长高,长成了稻子,结出了稻谷,到了秋天稻谷成熟,农民伯伯把稻谷去壳,就看到了我们非常熟悉的(大米)。
(1)你们能用学习木的方法来自学米字吗?回忆一下过程:先读音,接着组词说句子,最后记住它的形。
(2)先自己说,再与同桌说说
(3)汇报你怎样学习米字的?
过渡:我们知道了木、禾、米的读音,会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3个字。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写写木、禾、米这三个字,比一比谁写得又正确又美观。
三)指导书写:“木禾米”
1、看三个字:在田字格中呈什么形状?比高矮,比宽窄,撇捺的高低。
2、先来认真观察木字,
a横和竖比,长一些,还是短一些?从哪起笔,到拿收笔?
b横要倾斜一点,稍微爬了一个小坡。
c竖要直,从哪起笔,收笔在哪?
三笔撇要尖,从交叉处起笔,到哪收笔/
四笔捺要有角,从哪起笔到哪收笔?撇捺要对称
描红,写字三个一。评价优点。
修正
3、禾、米:
你们看,禾字,也有木字,里面横竖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渗透汉字避让原则)米字里面横竖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你能自己写写禾、米2个字吗?学生写,师巡视指导,展示评价。
四、课堂总结:
创设情景:老师扮演各种角色
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2教学目标:
1、看图认识本课的生词。
2、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看图认识本课的生词。了解一些昆虫的名称,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新朋友,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
二、看图学习生词
(一)认识昆虫,学习名称
1、(投影片出示各种昆虫图片)你认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自己先准备一下。
2、学生看图介绍自己熟悉的昆虫(名字、习性、作用)。
3、卡片出示:螳螂、蚂蚁、蟋蟀、蝴蝶、天牛、蜻蜓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认读,读准昆虫的名字。
(2)开火车认读生词,教师正音。
(3)齐读词语。
(4)这些可爱的小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它们爱生活在美丽的大自然,我们一起去找一找他们的踪迹吧!
(二)学习第一、二行词语
1、(多媒体出示郊外图片)这里就是昆虫们的乐园,看,这里有什么?
2、出示词语:田野、树木、花丛
(1)指名拼读词语,学生齐读。
(2)你能把这些风景说美吗?()的田野、()的树木、()的花丛
(3)连起来说一说郊外的风景。
3、瞧,一群小朋友来到郊外,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字卡:观察、采集、昆虫
(1)指名拼读,理解词语意思。
(2)学生自由练习认读,练习用词语说话。
4、对了,星期天,生物小组的同学们要举办一次昆虫知识竞赛,他们决定采集一些昆虫的标本。你们知道什么叫标本吗?
教师出示蝴蝶标本,这就是用蝴蝶做成的标本,蝴 ……此处隐藏13600个字……教材解析
本课是看图识字,让学生认识简单的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画,画面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他们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目标
1.看图对照,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会写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联系生活了解“坐、立、行”的规范。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要认读的7个生字中,“足、坐”是平舌音,“手、站”是翘舌音。教师要让学生用上生字进行日常表达,在语境中正音,激发学生认读的兴趣。
(1)看图说话正音。引导学生看图,说说图画的意思。可以说说图中人物在干什么,如,“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一位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小男孩走过来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再引导学生用上生字说一句话。
(2)组词正音。如“手”的读音是翘舌音,要重点正音。教师可以让学生举起手,边认指手的各部位边说词语,如“手心、手掌、手背、手指、手腕、手臂”。还可以教师边
第一单元23
做搓手的动作边说词语,启发学生做做说说,如“招手、挥手、拍手、摇手、握手”。让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中认读正音。
充分利用身体部位和生活经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1)图文结合,理解字义,识记字形。“口、耳、目、手、足”的字形与每个身体部
位的形状有一定的相似度。教师可以出示“手、足、口、耳、目”的图片,让学生将实物、图片与汉字联系起来,发现汉字字形和各身体部位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2)借助俗语识记。“坐、站”两个字结构相对复杂,可以请学生圈出生字,借助课文插图、动作演示和语境初步理解“站如松,坐如钟”,识记“站、坐”两个生字。
(3)组词识记。可用熟字组成新词,引导学生转换语境认读,如“人口、手上、坐下”。
2.写字。这是学生第二次练习写字,教学时仍然要重视写字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
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写得不端正,就在后面写字时改进,养成少用橡皮擦的习惯。结合“口、目、耳、手”的书写,认识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教师可运用折铁丝的方法来教新笔画横折、弯钩。将形状类似横折、弯钩的铁丝伸直成一直线,再弯曲成横
折、弯钩,让学生形象感知这两个笔画,应一笔写完。本课4个字书写要点:
3画,独体字。
口第一笔竖和横折的折,应稍稍往里斜,呈上宽下略窄。
6画,独体字。
耳注意四个横的长短变化各不相同,第一笔横为中横,要平且稳,最后一横是长横,要稍稍向上斜。
5画,独体字。
目竖要直,中间的两横不碰到右边的竖,横之间等距。
4画,独体字。
手第一笔撇要横撇,两横有变化,中间一横短,第二横长,弯钩要略带点弯。
教师示范撇和弯钩:
撇:由按到提,由重到轻,从粗到细。
弯钩:轻轻下笔,呈弓背形,略带点弯。
二、课文学习
1.朗读指导。课文以两句大家耳熟能详的俗语,分别指向人的立坐行卧,告诉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
习生活习惯。朗读指导时主要突出两点:读准字音,在朗读中体会句子的含义。正确朗读俗语。“站”和“松”处于同一句,前者是翘舌音,后者是平舌音;“坐”和
“钟”处于同一句,前者是平舌音,后者是翘舌音。这两处连起来读时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由于学生还没有学拼音,因此教师应多示范,多带读,在读中模仿,并注意连读和停顿。
读出韵味,体现含义。两句俗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以通过带读,重点突出“松、钟、风、弓”,读中感受坐立行卧应有的精气神。
2.理解运用。
在语境中理解课文。可以让学生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想想说说“站如松”“坐如钟”的意思,同时理解“如”就是“像”的意思。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感受,如让学生观察松树树干的笔直挺拔、挺立不动的样子,再回忆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人“站如松”,如“解放军叔叔站岗,双手握着枪昂首挺胸”,也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参加升旗仪式时自己一动不动地望着国旗的样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仿说“坐、行、卧”。
3.课后练习。课后练习旨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做做说说,在实践中巩固运用这些汉字。交流中可呈现相对应的生字,为今后学习带有口字旁、目字旁、提手旁、足字旁的形声字做铺垫。
三、问题提示
★“目”的第二笔是横折还是横折钩?
“目”字第二笔是横折,但是看起来与横折钩有些类似。这里的钩,是书写的时候笔锋自然带出的钩,是笔意相连的结果,与“月、包”等字横折钩中的钩是不同的。与“目”类似的字还有“四、田、回、国”等,这些字的第二笔也是横折,而不是横折钩。这类字在书写的时候,下面不用刻意出钩。
四、实践活动
1.找找与“手、足、口、目、耳”相关的生活用品,说出名称。
2.调查体育活动课或体育比赛中,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手,哪些运动项目主要靠脚。
一年级上册识字教案15一、我会写
虫chóng(小虫、虫儿、虫子)
云yún(白云、云朵、乌云)
山shān(大山、山上、下山)
二、我会认
对duì(一对、对手对白)
雨yǔ(大雨、下雨、小雨)
凤fēng(大风、风雨、风光)
花huā(白花、小花、花朵)
鸟niǎo(鸟儿、小鸟、一只鸟)
三、品读课文
“云、雨、雪、风”是自然现象。
“花、树、鸟、虫”是自然现象。
“山清对水秀”突出了自然风光的美。
“柳绿对桃红”突出了春天景色的美丽。
《对韵歌》共3句。第一、二两句以单字对的形式,包罗自然现象“云、雨、雪、风”和动植物“花、树、鸟、虫”。第三句是双字对的形式,呈现山清水秀和柳绿桃红的美丽景色。整篇课文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
四、教材课后习题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读时,可以把对应的事物名称略读重一点儿,“对”字轻读,感受汉语言的音韵美。
五、推荐阅读
对韵歌
葡萄架,苹果园,
李苦对瓜甜。
风习习,雨绵绵,
地北对天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