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即将过去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篇日记了。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拜年日记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迎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们中国人民满怀激动地呼喊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到处都洋溢着一派喜庆的气氛!只见一束束烟花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五光十色,把大地照得格外美丽,如同宣夜一样。
每当你走过家家户户,你就会看见在门上,窗户上的“福”字或中国结。
在家里,亲戚们穿着节日的服装,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团圆饭,举杯敬酒,祝以后工作顺利,学习进步,安居乐业!
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独有的节日。
关于春节的来历中,有一篇流传最广的传说——“年”。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但是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赶走。老婆婆惊呆了,见他鹤发童颜、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
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
今天我去姥姥家了。
这是暑假第一次去,所以我特别高兴。我姥姥家在烟台,一个小时就到了。
可是,似乎过了一个世纪似的。
终于到了姥姥家,一下车,我就迫不及待的跑进了楼里。才一进门,舅妈就告诉我们了一个好消息——我们要去南山公园玩!
下午,我一进公园,立刻开始寻找蹦蹦床。蹦蹦床在山顶上,我们很快找到了。
蹦蹦床真好玩,就先说最好玩的吧!
有两个充气城堡,中间有一条“充气路”。妹妹一上去,就在上面走来走去。
我也想走,可我就是不敢,只敢在上面爬。妈妈见了,说:“你要敢走过去,就让你在玩点别的。”
于是,我下定决心走过去。
我先让妹妹拉着我,我俩慢慢走过去。后来,我有尝试着自己弯腰走过去,呀!居然成功了!妈妈见了,也给我加油:“再直着腰过去试试!"
我走了一步,两步。。。。我想:反正是软的,掉下去也没事。
我就这样走过来走过去,很快也能轻松自如的走了。我又想:要是不试一试的话,永远都不会知道自己能过去。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坚持就是胜利!
今天是大年初三,我们一家人要到外婆家拜年。来到外婆家,哇。外婆家真热闹啊,来了很多人。
外婆正在忙里忙外的烧菜,外婆烧了满满的一桌菜,真是五花八门,让我看的眼花缭乱,有红烧肉,鱼。虾……全是我爱吃的菜。
吃完饭后,我对外婆说:“祝外婆身体健康,生意兴隆!
新年的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到伯伯家去给外婆外公拜年。走在路上,只见两只喜鹊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新年好!新年好!”一上公共汽车,只见汽车上都是乘车拜年的人,一家一户坐在一起,掂着礼品,个个喜气洋洋的。向窗外望去,只见有开小汽车的、有骑摩托车、电动车的,也是前去拜年的,人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下车没多远,就到了伯伯家门前,看到大门旁贴着“虎跃龙腾生紫气风调雨顺兆丰年”横批“吉祥如意”的春联。听到敲门声,姑姑出来开的们,原来她们一家已经赶来了。屋子里有姑父、姑姑、伯伯、娘娘、外婆,两个哥哥,一个姐姐。特别是奶奶,好长时间没见到我了,一见面就拉住我的手,摸摸我的脸,连声说着:“又吃胖了、长高了!”接着问我学习怎么样?考试考得好吗?我都一一认真进行了回答。大人们接着问嘘问暖,小朋友们互相问好。接下来我们就围坐在早已准备好的餐桌旁边,只见餐桌上有鸡鸭鱼肉、各种蔬菜,饮料、酒水,非常丰盛。一大家人在一块儿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吃了一顿年饭。餐后,大人们向我们小孩子发了过年的压岁红包,并在一块儿聊了一会儿天,孩子们也有说不完的话。直到下午3点多了,我们因为有事,先行离开了。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说,他们小时候在农村拜年,差不多是步行前往的,也有骑自行车子的,像骑摩托的很少,开车去的就更寥寥无几了。那时候物质也不丰富,带的礼品也很简单。收到的压岁钱有2角的、5角的,1块的都不多。现在人民生活水平高了,不光交通工具也发达了,带的礼品也丰富了,孩子们的压岁钱也跟着涨了。这全是党的政策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