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终于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那么什么样的日记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家乡的日记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今年春节,我有幸回到相别8年的家乡──湖北,与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盼望已久的新年,这一次的团聚我似乎更解家乡的民风民俗,同时也有所感悟。
首先介绍一下年俗吧!湖北的一年中一共分为三节,以过年最为隆重,从腊月初八起,一直准备到年三十,除穿的戴的以外,以吃的东西为最多,如晒“冻米儿”。烫豆糕儿、打“糯米粑”等等,丰富极!特以冻米、豆糕、糯米粑最好吃。准备过年食物,女性负主要责任,男的以清理债务为重点。应收的马不停蹄地催,待付的款也要在年三十前付清,彼此收财纳福,过一个快乐新年。可贫穷人家是:“三十的躲猫儿,初一的大摆手”。意思是:过年怕债主逼债,到处躲藏,到正月初一就好,因为从三十夜到元宵节。债主决不能向债务人讨钱,可以放心大胆。年夜饭这个名词,在湖北称“年饭”或“团年饭”,时间多在正午或天亮前,那一天说的话要吉祥如意,为防止儿童口不择言,特在厅堂上张贴“不禁童言”或“百无禁忌”的红纸条儿。饭毕,长辈发红包、晚辈收压岁钱,晚间禁例大开,合家同乐。灯火齐明,通宵达旦、谓之守岁;东方未白,大放鞭炮。出天方,开大门,迎接大年初一。
看到湖北的年俗,我不禁想起今年的春节,家里来许多亲戚,在团圆饭时,大家都忙于敬酒,说些祝贺的话语,坐在旁边的我,总觉得很不自在,吃过年夜饭,他们都忙于应付着发来的`手机短信,直到春节联欢晚会开始,大家又坐在沙发上享受着晚会的节目,时不时鼓鼓掌,笑一笑,看完后时间不早所以就上床睡觉,想到这里,我头脑里突然冒出一个从来没思考过的问题:除夕夜我们能做的最温暖的事情是什么?是啊,传统的年俗的确非常吸引我们,但是现在看来又保留多少呢?一切的快乐仿佛都被现代高科技取代。吃顿团圆饭,发发红包,看晚会,每年春节都是同样的程序,每次我都等着盼着新年的到来,但是等它过去,却又觉得平淡无奇,没有多少值得回味。虽然这也很温馨,但我总觉得少些更朴实的东西。
春节的基本意义,就是,在一年中只有这个时段很多人才有机会和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团聚,所以我希望春节能够在中国逐渐变化的情况下,保持原有朴实,美好,温暖的样子。
离开家乡已经两年半了。在这高楼林立、人潮涌动的喧嚣城市,便越发想念家乡来,想念家乡的青山,想念家乡的枫林和辛勤劳作的淳朴的乡民。
如老舍《济南的冬天》里的济南,家乡也是卧在山里,四面环山,便似遮断了辽远的天空,只留这一隅。听着每天的鸡鸣狗叫,望着村民披着一身的霞光,引着一头老牛,从血红的夕阳中走来,身侧拖着老长的斜影,伴着老牛深厚、敦实的长哞,便活似一幅桃源仙境呈现在我眼前。
家乡的四季总是那么新鲜,不似城市里的干篇一律。春天的阳光是那么暖人,夏天的夜雨是那么摄人,秋天的黄昏是那么醉人,冬日的雪花是那么迷人。
家乡的触觉总是那么灵敏,当春日第一缕和煦的阳光射在她身上,她便马上睁开了双眼,鹅黄的芽尖从地底钻出来,呼吸着久违的阳光的气息。孩子们趁着大好的春光,在青黄的草地上放风筝,写下自己的愿望或烦恼,让风筝载着它们,把愿望带给上天,让烦恼随风消逝。春光让孩子们的心更明亮。
躺在床上,听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夏天的雨总是如此多情,不绝的下着,好似在诉说自己满腹的愁绪,又似在讲着一段古老而凄美的传说。我突然想起了西湖断桥的故事,倘不是那场雨,还会有许仙和白娘子那一段动人心弦又惆怅千年的爱情故事吗?怕是没有吧,我想。我下床来,来不及穿鞋跑到窗前,伸手接着这愁雨。不必哀愁,爱并非一定要拥有,相知就足够。
秋天,我坐在小庭里,看黄昏的夕阳透过葡萄架影落在我身上。我向着篱墙外望去,田里的小麦泛着金黄的麦浪,漾开的笑容醉倒了远方的夕阳。又是一个丰收年,我想。是的,这夕阳也在为我们歌唱。
雪花徐徐而来,为家乡沉醉的土地铺上白毯。不留痕迹,不事雕琢,便绣出了最美的衣裳。与窗外的腊梅相比,虽稍逊它几分微香,可这梅花又怎比得了雪花的洁白剔透。这雪啊,隐藏了一切陷阱与污秽,只留给这世界洁白。
把心交给自然,交给家乡淳朴厚实的土地,心便永远不会迷失。
我的家乡在离县城不远的一个小村子里,我的家乡虽然不是在繁华的城市里,但是我很喜欢我的家乡。我的家乡有一条宽又长的马路,马路旁边有许多又高又大的树,到了夏天,那树叶绿油油的树叶,让人看了心里非常舒服。
我家门前有一天小河,每到夏天,我们许多小孩都会到小河里去捉鱼游泳,好玩极了,还有许多小鸭也在河里游泳。我家房子的左面有一片竹林,每到春天,就会从地里冒出许多小笋子,可爱极了。
我爱我的家乡,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把我的家乡装扮的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