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一天又要结束了,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这也意味着,又要开始写日记了。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记事日记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我很高兴。
上午一回家,我就坐在沙发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想:我今天玩什么呢?突然我想到,作业还没写完呢!我赶快跑到屋子里写作业。我一看记作业本,天哪!老天爷呀!还有这么多作业呢!……语言、数学、英语、奥数,这么多作业让我怎么写得完?我拿着我的记作业本,在书桌前发呆。我脑子里空空的,唯一的在脑海中飘浮的话题就是:写作业,赶紧写作业,赶紧把这些无聊的作业写完。
我开始写作业,写呀,写呀,……可算写完了,累的我脚发僵,手发麻,连笔里的墨水都快用完了。
我赶紧把课本收好,和毛团下楼分享我内心的喜悦去啦!
失意
文/烟波天客
琅琊阁的小木屋
清幽的江水、泛黄的老烟
还有那,披着嫁妆的新娘
浮现在
我清秋的梦里
有一盏灯
是通向悠悠河流的眼睛
这盏灯
今天睡在我的屋子里
过完了今天,我打开门
天空还是灰色的
只有那房子里的少年
还是那么娇羞
生活在童话的梦里
记得有一次妈妈不在家,我家发生了一件可笑的事情。
那天,妈妈有事出去,来不及赶回来给我们做饭。我和爸爸商量了一下,决定我们自己做饭。于是,爸爸准备淘米做饭,我在旁边看着。只见爸爸把米倒入电饭煲,关上盖子,插上电源,开始煮饭 。爸爸得意洋洋的对我说:“你看到了吗?做饭实在太简单了,以后还是我来做饭好了。”我心里想:“是啊,真的很简单,看样子我也能做饭。”说完我和爸爸去客厅看电视。正当我们看得入迷的时 候,突然,我闻到了一股焦味,然后对爸爸说:“爸爸,不知道谁家的饭烧焦了。”爸爸说:“是啊,是啊,我也闻到了,不知道谁家的饭烧焦了。”
后来,焦味越来越大,爸爸说:“不对,好像是我 们自己家的饭烧焦了。”爸爸冲过去一看,果然是。爸爸赶紧打开电饭煲的盖子,拔掉插头。我走过去一看,原来水都没放,当然会烧焦了。爸爸真粗心。
晚上,妈妈回来后,我详细的把这件事讲给她听。我还没全部说完,妈妈已经在旁边笑得前仰后合,站都站不起来了。她说你爸爸太搞笑了,烧饭怎么水都不放的。
从此以后,爸爸“烧饭不放水”成了我家一件搞笑的事情。
暑假的到来,突然间给广州这座繁华热闹的大都市带来了无数的女人和孩子,那些散落在五湖四海的女子像潮水一样,跟随着孩子一批一批地乘着火车涌进广州,挤进那一个个简陋单调的出租小屋。那些孤单的男人们在清寂狭小的房间里,突然间就看见了日思夜想的妻儿,望着猛然间窜高了一截的孩子,心里油然生出许多的惊喜,渐渐地相处下去,眼看着日益长大的孩子脱了当初的萌稚,那种陌生的感概与亲情缺失遗留的种种微小的憾恨渐渐地凝聚,将男人们存留在心里的一丝豪情无情地磨挫着,转身,望着自己寂寞时日夜思恋的女人,因着时空的隔离已日渐地疏离,才发现那仅存的一丝念请不过是自己寂寞时一缕美丽的遐想,在狭小的出租屋里,各自无遮无掩地裸着自己的沧桑与缺陷,用纯熟的乡音聊着点滴琐屑的家长里短,那份无所顾忌的舒适终于让人明了,亲情原来是一件老旧的棉衣,那一层老旧的油渍里拥挤缠裹的是绵长岁月里无法诉清的温情。
自从买了火车票,决定带孩子去广州看望他的爸爸,越儿便一心巴望着日子能快点过,那种有所期盼的心情溢于言表,让他日日在清晨下床的第一件事便是拿笔划掉一天的日子。
八月一日,我们终于坐上了火车。
初次出远门的孩子始终兴奋地在火车上东张西望,他的快乐感染了我,我们相伴而行,起初那种笼罩在心里的恐惧与愁绪,在孩子的激情中烟消云散,我突然间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惧。
八月,正是热的日子,所以并不觉得广州与家乡有多大气候上的差别。呆了几天晴热的日子后,便开始体验下雨的天气,闷热与潮湿让人的皮肤总是粘粘的,似乎稍微的拧一下便可拧出大把的水来,这让不怎么流汗的我多少体验了些流汗的畅快。而越儿爱流汗,因为闷热生了些热痱子,那模样让人甚感难受,但小东西因为有了可以经常和爸爸一起玩耍的快乐,倒不怎么记挂那一身热痱子。至于天空,总是前会儿还晴朗朗的天,转眼就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阵阵狂风卷着瓢泼般的大雨从天而降,那节奏的迅疾总是让人措手不及,那些挂在出租屋窗框上的衣服总是在来不及取下的刹那被雨水淋湿,我们急速地取下那些衣服,在巴掌大的房间里拎着那些衣物惆怅地隔窗观雨,心上平添许多的.懊恼,黄昏的时候,潮润的衣物换穿在洗净的身上,就像抑郁的人心,永远在快乐与悲伤的边缘徘徊,在现实与梦想里跌宕起伏,摔打摸爬,得着的永远是不够畅快的滞重与黏糊的感觉。
夫是在小镇的郊区工作着,在那工业园区里体验不到都市的繁华与豪奢,平坦绵延的地势也体验不到郊野的神秘与浪漫,齐整划一的田亩一眼望去已失了自然的美感。一切都那么规整,无言地诉说着人力的精明与能干。
我们租住的村子四周围种满了芭蕉树,芭蕉和香蕉长得很像。许是我们买得不够地道,芭蕉给我们的印象是长得肥短,味道又酸又涩,拎在手里又沉又重,自己长熟的香蕉味道绵软香甜,与我们在家乡水果摊上买的香蕉味道是有着极大差别的。原来人为催熟的水果是时时刻刻在渗透着我们的日常生活的,至于芭蕉与香蕉细细比较起来,所有相似的东西最后的最后只能是这样一种一眼看去不过是相似的惆怅与遗憾了。
我们租住的地方虽然是在村子里,这里看不出我们在家乡农村的荒凉味,那一幢幢漂亮豪华的私房显示了本地居民的富裕与阔绰,房子周边生长繁茂的菜蔬宁静地诉说着时光的美好。我们来的季节正是龙眼成熟的季节,村子里家家户户的门前都种着龙眼树,沉甸甸的龙眼成串成串地垂挂在枝上真漂亮。我们牵着孩子在村子里走过,沿路有住户在路边卖龙眼,价格在二元五到三元五之间,算得上价廉,刚从树上摘下的龙眼味道甜津津的,可真好吃,怎么吃都觉着没吃够的感觉。我呢也和许多外地人一样,买了一袋又一袋,尽着肚子吃了,原来这样子没有节制的吃也是一种纯朴的快乐。
我们到的那一条晚上,出门买了两双拖鞋,第二日清晨便坏了一双。在小集市上我们逛了又逛,一切商品看起来都那么粗糙,集市的格局怎么看都像是放大的积木拼搭起来的。此地属于工业园区,聚集的是全国各地来的农民工,他们带着那些小小的梦想,与家乡同来的伙伴聚居在一起,勤俭地劳作着,那份节衣缩食的日子里隐藏着多少背井离乡的凄凉况味,还有梦想着有朝一日回家乡,在亲友羡慕的眼光里挥霍一顿的豪迈感。
我们租住的一层楼里有一年轻的小两口正在收拾着房间准备搬家。那男子站在一大堆物件里,每一样东西都是反复拎起放下,那份神情里透漏着百般的不忍舍弃,但地儿实在太小,小屋堆挤得满满的,实在是快到无地儿落脚了,即便打算新搬进去的家也不过是如此这般大小的空间,那男子这样拿一拿又放下,那样摸一摸又移开了手,在去留之间难于取舍。丢掉那些旧东西就是丢掉旧有的时光,丢掉隐藏在旧时光里的喜怒哀乐,也难怪他们清理物件时那样牵牵连连,其实是一份牵缠的怀恋在眼睛里流连,是难舍的旧日情怀在实物与心间勾连,此刻的丢弃只怕是连着往日的自己一并儿丢弃,如此一路走一路弃,只怕他日背着压缩的行囊回家乡,人生的记忆早已风干成一片枯叶,那些青春、梦想、奋斗的时光已丢弃在辗转奔波的路上。这泡菜坛子得丢掉呢。那男子抱着完好的坛子反复在手掌间转悠,这不是那时节想吃泡菜,你去买的坛子吗?回来的时候顺便给我买了画夹呢。那女子是在病中,正躺在床上,一脸的闲寂,时不时抬头顺着她爱人的身影与声音望过去,于是往日情景便在两人间喁喁地诉说起来。啊!他俩曾经甜蜜的时光此刻正在那些旧有的物件上朝着前方蔓延。原来幸福相爱最好的方式便是如此这般相互陪伴着彼此,哪怕一无所有,哪怕居无定所!
原来人在他乡品的是起伏沉沦的沧桑,物在它乡品的是辗转稀有的珍贵!
对于事件的记录,顺序是很重要的。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倒叙法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啊: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法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