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终于结束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那么什么样的日记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寂寞日记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孤单,是习惯一个人的生活。
寂寞,是无法排遣孤单的感受。
一个人可以孤单但不一定寂寞,一个人可以寂寞但不一定孤单。
长久以来,我是个孤单的人。很少与人作伴,很少有文字交流。真正喜欢文字的人会有心灵上的一种默契,只是我至今仍鲜遇到。
无论独处一隅,或聚众杯盘狼藉,酌酒自饮,还是喧嚣于人群,始终很难走入他人的世界,因为我们都很好强,卑微的存在里影射着的软弱、无奈总是不可示人,徒增无言。
我是孤单的,或许也掺杂了寂寞。孤单久了,也会压抑的无法呼吸吧。在深夜里仍不肯入睡,怕告别这美好的光阴,那些来年的许多心愿被拥挤地抛挂在心头的许愿树上,未来得及一一祝福,便被流年夜色催成了缭绕枝藤的萤火。
当我遇见了你,所有的错过都成为过去。孤单的我确实有了一些改变,寂寞在肆意蔓延。
我是孤单且寂寞了,伴随着落寞着文字,我屏住呼吸是苍穹划过的流星,燃烧着惊心动魄的字眼。我闭上双眼,是思念划过的弧线,渲染梦季长眠。
在所有的生命表达形式里,日记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它的表达者是自己,阅读者也是自己,它是生命的自言自语,却是生命里最真实、最自由、最诚恳的一页。
人都有表达的欲望,在书刊报纸上,在公众场合,在朋友亲人面前,而当缺少或远离朋友,内心的欲望无法向人倾诉,或内心的私密不能向人倾诉时,往往借助于日记。所以,稍有点文化知识的人都曾有过写日记的经历。
写日记有时是不甘于自己的回忆没有留下点痕迹,有时是不甘于自己的思考昙花一现,或者由于心灵的压抑需要一个出口,心灵的疲惫需要一个憩息地,心灵的寂寞需要一个静谧而忠实的影子,因而日记是通往心灵隐私最可靠的门户。
日记是人生的镜子,也是人难得的诤友。它能激活个体内在的自我意识和表达欲望,让人学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会潜心生活,细心体察和反躬自省。日记可以激活生命力。生命的改造可能来自外在的刺激,但一定靠由内而外的心理锐变来完成。
没有人去研究日记的形式。日记是生命信息的自然流淌,它的形式如水附形,它语言自由,长短不拘,没有模式,没有规范,只有既成和待成的。没有形式的形式,你研究什么?
但日记本身的可有可无,它的超功利性,它的无责任性强迫,无娱乐性诱惑,常容易使人忽视它的存在,对它“不作为”。“善始者众,克终者鲜。”这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人们写日记暴露出的惰性。
时下网络的普及无疑又进一步把日记挤兑到生活的边缘、时间的缝隙。那些貌似日记的“博客”“日志”“空间”,吸引着众多的青少年和部分成年人的眼球。但博客不是日记。博客是敞亮的,日记是内敛的。博客是写给别人看的,文字是润饰过的;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语言是原汁原味的。日记的目的单纯,而写给别人看的东西就真假难分。而当我们面对博客时,永远不会有我们面对日记时的羞涩的微笑、温暖的抚摸和甜蜜的慰藉。
日记是心灵的晴雨表。日记的深度和广度正是心灵的深度和广度。
日记的存在正是得益于它对各个层次的人都不构成障碍,得益于人们对它的精神上的依赖,灵魂上的诉求。人心是矛盾的东西,有时很野,喜欢热闹和出头,但他最平凡最深邃的需要却是一个憩息地。日记是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在自己的日记世界里,我们心地澄明,冷暖自知。
深究起来,日记还是来源于一种寂寞的境遇,即使是少男少女,看似热闹活泼,当他(她)写日记时,也一定来自于他(她)成长的'寂寞。对于成年人,一旦没有了纷繁人事的搅扰,对世界对自己获得一种澄明的观照,他(她)就拥有了写日记的时间和心境。
写日记的人不多,主要就是这种寂寞的境遇不易多得。人有各种责任各项义务无法推脱,又有各种兴趣诱使我们不自觉地虚耗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加之人有不甘寂寞的一面,毕竟寂寞不能算是生命的光明面。
堪称表率,可为世人楷模的,是那些甘于寂寞的高层知识分子,那些勤勉的文化人,他们活在自己的思想里,他们或已建立起自己的精神大厦,或已登上自己的事业高峰,在日记的天地里,他们仍勤耕不辍,用自己的日记构建起自己的“山外青山楼外楼”。
有人写日记写不下去了,那不是他不会写了,不想写了,也不是没有东西写了,那是我们来之不易的寂寞境遇遇到了危机。
就是日记写成之后,它也仍是寂寞的存在。也许永远不会有人去翻看它,它也只流淌在作者自己的心灵深处。
徘徊在幽静的小巷
希望
与你相遇在清凉的街
握了我冰凉的手
在潮湿的小路上走
向我诉说夜的寂寞
寂寞如歌
谱一曲忧伤的和弦
为我弹奏雨夜的思念
雾色氤氲
潮湿了我的心
暗夜袭来的寒气
令人如此感伤
寂寞的街灯
落寞的眼神
辉映着点点水坑
散落着寂寞的光
在静默中诉说着
那些无人能懂的心事
独自徘徊在
无人的黑夜
向谁诉说夜的寂寞
望不穿这片黑色的天幕
只能躲在无人的角落
在心里谱一曲寂寞的歌
吹着寒冷的风
与寂寞为伴
守侯着寂寞的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