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报告

时间:2025-07-30 01:27:09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报告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报告1

2021年2月25日,习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经过接续奋斗,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如期完成,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但发展基础总体上仍然比较薄弱,特别是产业和就业仍不稳定,部分脱贫人口存在返贫风险。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新的起点,我们应再接再厉,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实践队将尽力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这是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确保脱贫地区顺利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SWUFE圩亩方塘实践队由西南财经大学12名来自不同学院、专业、年级的大学生组成,为响应’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西财学子走进四川省遂宁市XX县回马镇山河村。在三下乡实践期间,团队成员回顾了山河村历年来脱贫艰辛历程,并以“聚焦脱贫攻坚伟大成就,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为主题深入探索挖掘,通过社会实践深入了解乡村脱贫成果,研究山河村扶贫产业可持续性与发展前景,利用专业知识助力乡村振兴,寻求适合切实山河村的发展模式来探索山河村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实践队了解到:XX县回马镇山河村介于遂宁到射洪之间,过去交通落后,发展闭塞,被评为省级贫困村,2017年,现山河村、原枯井村成功退出贫困村序列。2017年,枯井村完成“村退出、户脱贫”任务。2018年,原枯井村成功创建为省级“四好村”。至此,做好发展规划的链接,结合以往的脱贫攻坚完成情况和乡村振兴的目标要求,做好乡村振兴规划,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找出山河村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就成了山河村现如今工作的重中之重。

SWUFE圩亩方塘实践队分三个方向对四川省遂宁市XX县回马镇山河村开展三下乡活动:

(一)扶贫产业——农旅模式

实践队了解到:农旅模式作为农村农业和旅游业的结合产物,是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游览消费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拓展农业旅游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延伸,建立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的产业体系。农业+旅游有多种发展形式,如田园农业旅游、民俗风情旅游、村落小镇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科普教育旅游、农家乐旅游、回归自然旅游等。实践队在互联网上搜索大量背景相似的全国农旅模式发展成功的实例,选择标准为首选背景相一致的案例,其次是四川省内其它地区的相似的案例,深挖其发展过程,以及最终成效。为山河村的农旅模式发展提供了大量可参考借鉴的文献及资料。

(二)扶贫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通过前期线下探访与线上调研资料的整理与归集,实践队了解到:山河村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适合结合农旅模式来发展扶贫产业,并进行后续的乡村振兴工作。

1、地理位置优势

XX县隶属于遂宁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成都平原经济区东部,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黄金分割点,毗邻成都东部新城拓展区,成都国际铁路基尼开发区,幅员面积701。7平方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县城是巴蜀四大古城之一的蓬莱镇因传承千年的卓简井钻井技艺而名扬四海。山河村作为XX县回马镇下辖的行政村,同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便捷。

2、农业发展优势

现如今山河村已经构建起村集体绿色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助推绿色发展。成立谈神咀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优化联动发展模式,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发展产业,以“五联模式”为核心,按照“适度规模,一社一品”的理念,形成了以肉牛产业为主导产业,稻田养虾、乌骨鸡养殖、雷竹、水产养殖、光伏发电共同发展的“1+5”产业格局。极大程度推进了生产体系、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并以“国土整理”项目为契机,积极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山河村高标准农田占比70%以上,形成了以玉米、油菜为主导的农户经济。

3、旅游发展优势

近年来,XX县以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打造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按照“做强景区旅游、做实城市旅游、做优乡村旅游”的思路,抓住当前国内旅游快速发展的发展机遇,主动作为,创新发展,推进XX旅游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XX现代服务业的龙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XX县天府旅游名县项目的推进,旅游发展名声不断加大,吸引了众多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为将游客进一步引入山河村,推动农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发展前景——山河村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

为了助力山河村农业“走出去”与促进旅游业“引进来”,实践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土地改造

一,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山河村道路及桥梁建设改造、山河村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需推动乡村旅游巴士首末站以及停靠站的建设,完善山河村道路网络系统,提高山河村道路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同时加强道路林荫绿化、照明等设施建设,整治落石区域,改善居民出行环境,保障出行安全,使得山河村道路可以通向山河村的每一处。

二,加大山河村管网建设和改造力度,需确保山河村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的建设、改造和检查,且需加快山河村供水、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根据山河村地形因素与农业种植区现状,编制适合山河村排水防涝设施规划,加快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加强山河村河湖水系保护和管理也不容小觑,山河村的鱼虾养殖需要依靠一定的水域,坚决制止非法侵占河湖水系的行为。

三,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山河村目前已有一定的污水处理系统,可对现有的污水处理系统做进一步升级改造,确保山河村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国家新的环保排放要求或地表水Ⅳ类标准。以此对山河村的河湖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同时需提高山河村生活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剂。

四,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加强规划引导、科学布局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山河村公厕管理维护水平,在政府的支持下加强厕所技术攻关和科技支撑,全面开展文明用厕宣传教育。在部分场所设置第三卫生间,且需做到干净卫生、使用免费、管理有效。

五,搭建集散咨询服务体系以 ……此处隐藏18969个字……一个天然植物有限公司,质量是排在第一位的。该公司生产的即食燕麦原材料就取自xx县黄河小麦,不仅保证了食品的质量,更节省了运费等一系列的花销。同时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直播带货的兴起,xx公司也非常重视电商的发展,经公司经理介绍疫情期间曾与快手网红合作进行直播带货,正因为该公司主动适应网络新环境才使得该公司食品的销售走在当地其它公司之前。只有优质的食品和新科技才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该企业才会办得越来越好。

我们还进行了线上的调研,就xx县本地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展开调研,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都是想要返乡就业但当地的就业机会、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这些青壮年在家乡就业的一大困扰。在这次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当地的青壮年真的不多,大部分都是带着孩子的老年人,因此要想助力当地的发展就要留住人才,留住那些青壮年。“劳动是财富的源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发展的越来越好。

这次的实践活动短短几天就过去了,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本不熟悉的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变得熟络起来,让我们掌握了多种调查调研的方法,剪辑视频、写新闻的能力,我们也学会了团结一心分工合作将原本繁重的工作在短时间内优质优良的完成。除此之外也让我们在活动过程中真正的看到了社会最真实的一面,也让我们意识到了自己本身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和进行这次社会实践真正的意义所在。

实践的过程很累但也很快乐很充实,这应该会成为我们整个大学生活中最值得怀念的经历,实践完成后会让自己收获满满的成就感,社会实践就像是在学校和社会之间搭起的一座桥梁,引导我们认识社会接触社会从校园走向社会,当我们真正完成学业走向社会时也不会不知所措。社会实践可以说是一个加油站,能让我们以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接下来的学习,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身为一名大学生,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就应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国家做贡献,为乡村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助力乡村发展。乡村富裕,国家强盛!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报告13

宣讲小分队走进乡村宣讲政策理论、志愿服务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移风易俗改变传统陋俗……泉州台商投资区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辖区内4个乡镇、78个村100%建成文明实践所、站,培育30余个群众“家门口”的文明实践点。围绕思想引领、乡风建设、社会热点、志愿服务等项目,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切实发挥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强大助力。

理论宣讲深入基层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首要任务就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台商区创新学习宣传形式,开展“微宣讲+志愿服务”活动,穿插文艺表演,增加群众互动环节,增强宣讲的趣味性;将党的创新理论编成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闽南四句、快板、顺口溜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到千家万户。

东园镇走进台资企业——福建钜闽机械有限公司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活动,现场邀请台胞宣讲小分队成员高睿旸结合自己的切实感受,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分享感悟。除了台胞面对面的宣讲,活动还穿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展示。《江海扬帆》《祖国万岁》唱响了美好生活主旋律,闽南语歌曲《望春风》、提线木偶表演《小沙弥下山》等,展现了世遗泉州的独特文化魅力。“祖国的政策让我们工作和生活更踏实、更稳定、更放心。闽南话是我们从小到大的沟通语言,体现闽南人的精神,在这里发展,文化零差异,我们相信两岸融合发展会有更好的明天。”福建钜闽机械有限公司副厂长郑圣泷表示。

洛阳镇邀请泉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歌诀”代表性传承人杨安东现场教学自创的《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闽南四句,用朗朗上口的歌诀诠释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结束后,大家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精准聚焦群众需求

基层工作虽然“杂乱难”,但却直接影响群众的切身利益。台商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瞄准群众“急难愁盼”,提供精准化服务,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把矛盾化解在基层,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成效,赢得群众的赞誉和支持。

百崎回族乡聚焦基层矛盾调解,打造“大爱百崎”品牌,创新本地特色化调解工作室,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设立“郭志坛调解工作室”,协助司法所接待及调解群众日常矛盾纠纷。数年来,结合志愿服务活动,每月上门走访,通过微信、电话随时听取群众诉求,群众家中有难事、急事,及时提供上门服务,义务调解200多起,受到群众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张坂镇立足海岸线长的特点,打造精准项目。充分发挥海上见义勇为工作室志愿服务团体作用,组织志愿者开展海岸安全宣传劝导,今年来成功劝导遇险游客5人,劝退1000余人不懂潮汐规律,贸然下水的游客,减少溺水事件发生。常态化开展防溺水宣传教育进校园活动,以及在海边进行现场讲解,起到良好的社会影响。

洛阳镇筑家扶贫协会创新工作模式,采取“特色运营分点覆设资源优化”的运营模式,以“协会发起+乡镇联盟”的方式,发挥“台企+共建单位+爱心单位”力量,打造筑家“益路有你”文明实践项目,以“益修”“益民”“益桥”“益启”“益学”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今年以来共开展100多场活动,其中疫情防控宣传和疏散人群30多场次,修缮房屋23场次,慰问活动30余场次,洛阳桥讲解、卫生清洁35场次,大型便民服务活动6场次。

常态推进移风易俗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台商区针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环境污染等不良现象,疏堵结合,教育引导群众摒弃陋俗,追求文明新风尚。

台商区组织开展区级每月移风易俗工作群众“三率”电话调查,根据“不支持”“不知道”“不满意”清单,推动乡镇面向基层、直面群众做工作,常态化开展以移风易俗入户宣传活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设置移风易俗宣传摊点,发放移风易俗宣传折页,并向群众讲解新理念,引导群众自觉更新婚葬嫁娶大操大办的观念。

针对安置小区群众无办丧办宴场所问题,按照“五个一”创建标准,在东园镇玉龙花苑、锦新花苑、锦青花苑、秀江花苑等4个安置小区建设红白喜事服务场所,主要依托小区的店面或原先预留的空间来建设,场所内部设置了大厅、仓库、厨房、洗手台和卫生间等功能区,并添置了厨具和桌椅等设备,方便群众使用。红白两处服务场所的墙上分别有“婚事新办喜事简办”和“倡导文明殡葬”等宣传内容,营造了浓厚的移风易俗氛围。玉坂村党支部书记王惠彬表示,之前由于没有红白喜事服务场所,群众有办宴办丧需求时只能临时搭盖,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扰民,甚至引发邻里纠纷。如今,红白喜事服务场所投用,群众都很欢迎。

近年来,台商区乡风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群众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农村精神面貌明显转变……下一步,台商区将继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努力打造学习传播科学理论的大众平台,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坚强阵地,培养时代新人和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促进文明实践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助力。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